周末比平日过得快,星期天从8点开始为我家小朋友陪练:绘画-小提琴-主持人训练......送她回家已经快5点,赶计程车去罗湖参加大学校友联欢会.
今日最大的冲击来自无意中在书城发现的一本薄薄杂志:深圳中学学生自办的<绿屋>双月刊,大受启发---要知道,最近1年我和太太最大的困扰就在教育问题,特别是为应该送孩子进什么样小学而忐忑不安.我曾侥幸逃脱这教育的祸害,内心却对它充满失望和无奈,并因此而越俎代庖地替代女儿为即将面临的应试教育体系感到内心纠结,这并不亚于对三鹿毒奶粉的恐惧和憎恶......今日社会,父亲作为孩子的陪护者常常甚至不能承担一半教育责任,更何谈主导和引领,所以清醒仍为糊涂事---在选择求人还是买学位房上一再庸人自挠,内心纠结,困顿拖延.
这本2009年5月号的<绿屋>杂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我细细阅读了杂志中每篇文章和里面的<深中日报>特刊,我相信即便有教育广告的可能也当属瑕不掩瑜.那些轻松而真实的文字和图片,从建立中学生自治的校园咖啡屋到学生自办的英文刊物"The Eyes"和<绿屋>杂志,甚至哪怕只是其中来源于<商业周刊>等国际一流媒体的资料和数据摘录----杂志显现出来的"多元-个性与活力"以及真实,足以令中国成人记者和编辑羞愧,却深深吸引了我这个中年男,一个饥渴慕义的父亲的心.直觉告诉我,深圳中学是改革者,勇敢的教育改革者---这曾经在深圳是多么常见而在97以后却又是多么难得一见!
我为今日发现而兴奋莫名,读这杂志----让人会心于青葱少年的凌云志向与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这本薄薄的"Green house",未来或许再难见到,却让我这个教师的儿子和两个女儿的父亲为即将承受的教育难题找到了一线信心和希望.
继续深入查找和阅读,我发现早在2002年本地报纸对王诤校长的采访,可将铮铮良言和6年后才得以迅速贯彻的教育抱负作一对比!还有曾做记录片工作的江学勤先生,一位备受争议的改革者和关键人物---我甚至还看到了弱者对强者无力的挑衅,同为深中校友的可笑批评.最后,5秒钟前遗憾的看到:“出国体系总监江学勤下台”的消息!
今日中国社会,道理是何其混淆,越是常识和真相竟越是难以辩别!我并不认识深圳中学上述师生,也无从评判.但我宁愿相信有理想的教育实践者,相信这力透纸背的杂志精神,相信这与基于个人之见的人品批判无关.因为我知道:Change,we need!
......我会开始关注深圳中学教育理想的实践.
这个世界,尽管都有翅膀,但鸡和鸭确实是无法沟通.看来我们还并没准备好一起去接受一所最好的中学.
Change,we do need!
本文[深圳能否接受一所最好的中学?]由haosf02.com于2010/1/11 10:25:11录入本站!欢迎更多朋友投稿!
深圳能否接受一所最好的中学?
来源:好传奇私服网
作者:haosf02.com
时间:2010/1/11 10:25:11
Tag:
点击:
上一篇文章:
丫头生病了,我好心疼哦
下一篇文章:
记录好心情
文章搜索
热门关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